文︱陈景圣
台湾政坛正上演一场激烈交锋,表面是预算分配之争,实则是一场关乎政权走向、政策取信于民的大规模摊牌战役。民进党早早表态反对“普发现金一万元”,如今却陷入泥淖,进退维谷;反观蓝白阵营,以“还税于民”为口号,精准敲打执政党罩门,在大罢免前夕打出一记组合拳,步步紧逼民进党溃守阵线,火力之猛、操作之巧,堪称选战经典。
事情的导火索,是那一笔高达4100亿元新台币的特别预算分配。民进党坚称要大手笔挹注亏损超过4000亿元的台电,名义上是为弥补电力系统缺口,实质上却难掩其过去九年大力推动“非核家园”所造成的电力失衡与能源危机。从核电废除到绿电未建成,台湾多地轮流限电,企业叫苦连天,民众生活饱受影响。如今政府却要用全民纳税钱去填电业黑洞,民众自然看不下去。
而对民进党来说,这场补贴台电的预算案,俨然成了为自己错误政策“填坑”的遮羞布。问题是,大家都知道这个坑怎么来的。补贴背后隐藏的,是一整套“绿色执政”的失败账单,是一连串政商挂钩的暗箱操作。民众党的黄国昌就直指过去几年绿营操作下的“绿电、防疫、疫苗、媒体”等一连串特案,六年内标给特定绿媒高达1.3亿元,台电预算是不是变成“图利特定公司”的遮羞外衣?这是人民眼中的疑问,也是在野阵营猛打的痛点。
罢免风暴眼下,国民党高举“普发现金”旗帜,直言“这2300亿元的岁计賸余,应该放进人民口袋,不该继续让执政党胡乱花”,打出“还税于民”正义旗帜,简单粗暴却直击人心。对民众而言,现金入袋才是真实体感,远胜于抽象的企业补贴或看不见的基建建设。这种直白而有效的选战诉求,不只引爆民怨,更在政治层面抢占了主动权和叙事权。
在野阵营更是节奏精准、攻防有术。民众党主张普发6000元,国民党坚持普发1万元,虽然金额有别,但目标一致,彻底瓦解民进党的预算神主牌。更重要的是,蓝白趁势打出“监督制衡不可少”的民意号召,将这场普发之争延伸为罢免之战的延长线,在政局动荡中撕开执政党的防线。
面对如此强力攻势,民进党表现得却像被打得措手不及。行政机构负责人卓荣泰反复强调“普发不可、后果严重”,甚至甩出“在野党负不起这个责任”的言论,但在民意浪潮前,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,只会加深人民对执政党脱节现实的反感。更令舆论哗然的是,民进党宣称蓝白此举会“侵蚀防务预算”,但就在舆论深挖之下,竟被踢爆“被删的防务预算部分流向绿营媒体”,所谓“护台”之说,在实务上也变成“护党”的防线,立场反被揭成笑话。
如今局势白热化,若民进党坚持否决普发现金案,势必再度激怒群众,被扣上“与民为敌”的帽子;但若让步同意,又等于自打嘴巴,承认过去反对普发是政治算计。更棘手的是,国民党在7月4日投票前夕突然宣布暂缓推动表决,表面理由是“因应中美贸易关税未定,需评估冲击”,实则是在战略上诱敌深入,让民进党继续裸奔于民意战场,让“图利台电、反对发钱”的标签深植人心。
而此刻的民进党,却毫无回转之地。该党上下从早期的坚决反对,到近来的略显犹豫,完全暴露出他们对选战形势的误判。蓝白阵营反而步步为营,先打议题、再控预算、后控民意,连民进党内部也开始有人低调劝退“别再复议、释宪这些老招式”,主张“及时停损、顺着台阶下”。但就算真的回头,民意伤害是否已成定局?当人民看清民进党执政实质早已沦为利益集团与国营体系的“背后金主”,即使改口又能挽回多少信任?
此役的背后,不只是财政分配与政策方向的问题,更是台湾整体治理信任的总破口。如果一个政党在执政九年后,连“还税于民”这种常识都无法认同,只想继续将财政作为派系利益的提款机,那民众的愤怒就不只是对台电亏损的质疑,而是对整个“绿色迷魂阵”的彻底否定。
这场有关现金发放与财政治理的攻防战,终将成为台湾政治的分水岭。罢免潮也好,预算案也罢,关键不在于程序或技术,而在于谁真正听见了人民的声音。民进党若继续死守技术门槛,妄图用所谓“释宪、复议”阻挡政策趋势,只会加剧人民的疏离与愤怒。
这不只是民进党一场预算保卫战的败退,而是它九年执政路线的集中审判。岛内群众正在表态,他们不想再为错误政策买单,更不愿再为政治傲慢埋单。今天这1万元,不只是现金的数字,而是选票的前哨,是愤怒的象征,是台湾社会“绿色幻象”崩塌的临门一脚。
垒富优配-最专业股票配资论坛-炒股配资官网网址-股票小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